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游子吟
唐·孟郊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母爱有许多种表现方式,
或许是一针一线的惦念,
或许是一日三餐的照料。
母亲陪伴我们成长,
而当她日益老去,
儿女自当悉心奉养。
在元代郭居业撰写的《二十四孝》中,
许多故事都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。
唐乾砖雕 · 二十四孝系列 · 亲尝汤药
汉文帝刘恒,
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,
最初被封为代王。
文帝的生母是薄太后。
继承帝位后,
文帝侍奉母亲从不懈怠。
母亲常年生病,
一病就是三年,
文帝常常目不交睫、衣不解带地亲自照顾,
给母亲服用的汤药,
他必须亲口尝过才给母亲服用。
他在位重德治,
以仁孝之名闻天下。
唐乾砖雕 · 二十四孝系列 · 弃官寻母
宋代天长人朱寿昌,
七岁时,
生身母刘氏被嫡母嫉妒,
改嫁他人。
母子不能相见已有五十年了。
神宗时,
朱寿昌得知母亲的下落后,
辞官不做,
赶赴陕西寻找生母,
与家人告别时,
发誓不见到母亲绝不返回。
后来终于在陕西同州找到了生母,
母子欢聚。
这时,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。
唐乾砖雕 · 二十四孝系列 · 闻雷泣墓
三国末期魏国人王裒,
侍侯母亲,
极其孝敬。
其母在世时,生性怕雷。
母亲逝世后,安葬在山林中。
每当风雨天气,
听到空中传来雷声,
王裒就立即跑到母亲墓园,
跪拜在坟哭着告慰说:
“裒儿在这里陪您,母亲不要害怕啊。”
唐乾砖雕 · 二十四孝系列 · 拾葚异器
西汉末年汝南人蔡顺,
幼年丧父,
对待母亲非常孝敬。
当时正值王莽篡汉之乱,
年景也是荒年,
粮食不够吃,
蔡顺只能拾桑葚果充饥,
并用不同的器皿盛着。
一天,赤眉军看见他,
问他:
“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,
装在两个器皿里?”
蔡顺回答说:
“黑色熟透的桑葚是给母亲食用的,
红色未熟的桑葚留给自己吃。”
赤眉军同情他的孝心,
送他白米两斗、牛腿一只,
让他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。
唐乾砖雕 · 二十四孝系列 · 行佣供母
东汉齐人江革,
少年丧父,
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,
侍奉母亲极为孝顺。
不幸遭遇战乱,
江革背着母亲逃难,
多次遇到匪盗。
有的贼人想劫持他入伙,
江革就哭着哀告说有老母年迈,
无人奉养。
贼人见他孝顺,便不忍杀他。
后来,
他辗转迁居江苏下邳,
穷困地连鞋子都没有了,
便做雇工挣钱供养母亲。
母亲所需衣服等,
没有一样缺乏的。母爱是迷惘时的苦苦规劝,母爱是远行时的殷切叮咛,母爱是无助时的慈祥微笑,母爱是跌倒时的鼓励之声。 值此母亲节到来之际,愿天下母亲,幸福平安。
更多砖雕之美,请看
唐乾砖雕产品画册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进入画册
唐乾砖雕网上商城长按图片 识别小程序进入商城
汉唐古韵 坤乾风华